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原郑州市工读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一所隶属于郑州市教育局的公办初级中学,是受家长以及普校委托,对品行偏常、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并协助其完成义务教育的专门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专门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在郑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护权益示范岗”、“河...详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课程 > 法制教育 > 正文
法制教育
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期预防
责编:教师在线 添加日期:2012-04-08
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期预防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有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见诸报端。究其原因,有家庭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也中学生自身的原因。但在其中,不良行为的产生及发展是导致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罪魁祸首。本文从中学生身上常见的不良行为入手,深入分析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对中学生自身的危害。家长、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多注意,多观察,一旦发现中学生身上具有不良行为或不良行为倾向时,一定要及时予以制止、矫正,做好前期预防。只有这样,才能把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键词】中学生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不良行为的危害,不良行为的预防矫治,
 
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理、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也应该是一个人最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报纸新闻中,不断出现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报道。人们不禁要反思:这些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们,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违法犯罪做为一种社会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预防。特别是做为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群体,他们中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可以预防。只要做老师、做父母的对孩子再细心些,再关注些,一些已经发生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探究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即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又有社会环境的作用,也有学校教育的制约①。但通过对一些中学生犯罪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中学生犯罪都绝非偶然,都呈现出一种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里面,不良行为是导制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引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这些不良行为,却没能引起家长、老师的足够重视。许多家长、老师对于中学生身上的这些不良行为,要不与其他错误一样看待,批评了事;要不就认为这些不良行为不算什么,认为是孩子小,不懂事;更有些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任由这些不良行为滋长,其结果,必然错过纠正预防孩子犯错的最佳时机,等到违法犯罪的结果发生时,悔之晚亦。
一、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危害
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中学生违法犯罪,违背校规校纪,违背社会公德,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学生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家庭、学校本来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地方,在这里,中学生受到老师、家长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不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也不会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但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却使中学生脱离家庭、学校的监管。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过渡期,他们身上既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优点,也有爱逞能、易冲动、自控力差的弱点,再加上他们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差,脱离家庭、学校监管的中学生很容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误入歧途。
2、携带管制刀具。中学生处于好奇且易冲动的年龄,很多中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虚荣心会携带管制刀具,但这种行为的危害极大。一旦和他人发生冲突,很可能会拔刀相向,导致事件性质的升级,由一般的打架斗殴行为发展为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犯罪。近年来,校园内因携带管制刀具导致血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类恶性事件的发生给学生、家庭、学校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好胜心强,易冲动,往往通过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来获得征服感和成功感。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会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性和腐蚀性,而其他的中学生为了不受“欺负”,也往往加入打架斗殴的行列,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小群体,通过这个群体,每一个群体中的中学生有了一种安全感。同时,他们又会依靠这个小团体大胆地实施其他的不良行为。这种欲望的膨胀往往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指使用轻微暴力,以暴力相威胁或者以其他手段相要挟的方法,迫使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交出财物的行为。这种现象在许多学校都发生过,如不及时予以矫正,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抢夺、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中学生好攀比,虚荣心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当从家庭得不到满足时,有时便会产生偷窃的心理,一旦偷成功,就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
我国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容易对子女娇生惯养,孩子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如果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则情绪低落,便有可能发展为毁坏自己家的财物,或是毁坏邻居家的财物,或是公共设施等等,以此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毁坏财物的不良行为。
对小偷小摸之事切不可小视,对有偷窃不良行为的学生切不可袒护,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对于毁坏公私财物的不良行为,更应及时制止,及早矫治。
6、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意识萌动,淫秽物品对中学生犯罪起着直接诱发的作用。大量事实证明,淫秽物品不仅对人产生消极影响,更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除了以上六种常见的不良行为外,在一些中学生身上还有种种不良的习惯,如考试舞弊、贪图享受、缺乏公德、以强凌弱、称兄道弟等,这些都会扭曲中学生的是非价值观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对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矫治是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不良行为是导致中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开始,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应当加强对中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形成有个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就能有效地加以遏制,不使其向不良行为方面发展,就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的目的。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多加关注,在一般错误、不良行为萌芽阶段就进行提前干预,不让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继续发展,那么,许多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了。
1、预防中学生的旷课、夜不归宿。许多中学生都有过旷课、夜不归宿的经历,作为家长、老师必须从思想上对这些行为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有学生旷课,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旷课的原因,做好教育工作。并且要明确学生旷课、夜不归宿的去向。对于在校寄宿的人,学校负有及时查证学生夜不归宿的情况并及时寻找他们的义务,容留中学生过夜的人应当取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在紧急情况下,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当地公安机关。
2、留意孩子随身携带的物品。对有一些性格好斗、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他们随身所带的物品,决不允许有伤人的器具,以防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持刀害人。
此外,也要留意孩子所带的物品中有没有一些不良的书籍等物品。中学生正处在性意识萌发期间,对性充满了好奇。对此,学校、家长应该从正面、科学的角度正确引导,不能上一些淫秽、色情的书籍占据了学生的书包。
3、预防中学生组织或参加不良团伙。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中学生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时,应当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阐明其危害性,教育其解散或退出该团伙。必要时可报告公安机关。曾有这样一个案例。魏明上初中二年级。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姓王的大哥。大哥出手大方,经常请他玩游戏机,看录像,去歌舞厅。一天,王大哥对魏明说:“我有一个仇人,你去教训他一顿。”魏明认为,王大哥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他手拿木棒,按照大哥的指认,将那人打成重伤。魏明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等待他的不仅是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要被判处重刑。
4、预防和制止教唆、胁迫、引诱中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许多案件表明,中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往往是交友不慎,受多次参与实施违法犯罪的“朋友”的影响而滑向堕落的深渊。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学校要注意中学生的同伴关系,防止他们不良交友④。如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同时可以采取转学、迁居的方式避免孩子进一步参加犯罪活动。
5、及时制止孩子向他人索要财物的倾向。有的孩子养成一种不良习惯,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如果家长不答应,他可能不择手段去索取,父母往往还蒙在鼓里,直到孩子触犯法律。有这样一件少年刑事案。被告人陈晨17岁,为庆祝自己生日,陈晨与同班16岁的李新商量抢钱。当天中午12时半左右,陈晨终于发现了“猎物”,有两个像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向他们走过来。两人心照不宣的拦住了小同学的去路,威吓并殴打他们,从他们身上强行劫走103元钱。第二天,陈晨、李新上课时被民警抓获了。法院查明:陈、李二人使用语言威胁和暴力手段抢劫他人钱财,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陈晨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李新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因此,多留意下孩子身边的物品,如果发现有不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要及时查清楚这些物品的来历是不是合理。
6、学校应当加强法制教育,严格学生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家校教育网络。学校要把定期进行家访做为一项工作制度,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环节⑤。家庭与学校加强沟通,对于学生的在校表现、校外动态要及时掌握,以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曾有这么一个案例,张强每天按时出门,按时回家,对父母谎称到校上学,但其并没有上学,而是和所谓的“哥们”在外上网、打游戏,而学校也没有及时的与家长联系。直到因为在外犯下了犯,警察找上门来,父母才知道孩子根本就没有到学校。这样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学生违法犯罪首先是从一些不良行为开始,如果从小养成各种不良行为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但如果家庭、学校对学生多加关注,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制止,那么许多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就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①王桂震 宋鲁燕 位国清,《中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原因及预防》,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6,(02
②张文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表现、成因及矫正》,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③张俊, 许波,《试论未成年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对策》,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④王克权,《学校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对策》,甘肃科技纵横,2004 33 6
⑤宗旭,《对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思考》,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27 2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 学校地址:郑州市大学路郑大市场南街2号 联系电话:0371-60333416
IE6.0及其以上版本 豫ICP备10019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