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原郑州市工读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一所隶属于郑州市教育局的公办初级中学,是受家长以及普校委托,对品行偏常、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并协助其完成义务教育的专门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专门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在郑州市教育局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护权益示范岗”、“河...详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 > 正文
教育科研
跳出课本学历史
责编:教师在线 添加日期:2012-03-15
跳出课本学历史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历史课堂上的案例分析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简称“UfT(Understanding For Teaching)”,是1989 至1996 年由附属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零项目研究人员和教育家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用于课程及教学的设计、修改和审核,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这种教学理念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
   理解的教学模式有四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这四个组成部分将分别引导教师思考一个在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教学问题。他们分别是:
“我们应该教什么?”
启发性论题
“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学些什么?”
理解目标
“学生需要做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理解活动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
持续性评估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帮助我们把这些教学设计的重心放在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方面。理解的核心是学生能够把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用我们所“理解”的东西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在新的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是对理解的最好测试。理解需要很多经历,经常做或者处理某些事情,试图寻找其来源,重视其过程,并积极参与,就会形成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直接的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要学生用他们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应用所学的内容,才是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而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课堂革命,它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解决学生的参与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和怎么学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智慧都能从课堂中获得。
    作为我们教师,我们应该吸收多元的教育思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要探索,要变革,要创新。
在学习完“为理解而教”系列研修模式之后,我们不但转变教学观念,更主要转变课堂模式,将理论学以致用,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这一学期来,我们大胆地将“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历史课堂上,并不断摸索、实践、交流,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我们的收获也是最初没有想到的。
   下面是我们历史课堂上的一个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见一斑。我们学习的是八年级人教版下册的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紧紧围绕“为理解而教”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
首先设计启发性论题:变化。在设计这个论题时,我们充分考虑到该论题在历史学科中起中心作用,是符合历史学科的特征的,因为,历史就是讲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变化的。果然,这个论题一提出,马上
吸引了学生,从而引起了学生兴趣,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他们,学生迫不及待地发问:“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了,为什么变化了”。
    紧接着,教师给出2-3个与这个论题相关的、可供学生使用的具体资源。通过看资料或者是身边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衣食住行明显与过去不同,人们的生活有了改善,例如学生们感兴趣的手机、电脑等,以前都没有。这个启发性论题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政治学科联系密切,也与前面所讲的新中国成立以及前辈们付出的努力又联系.
同时,该论题的提出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教师也进行了备案,例如: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学生们认识不足.,可以多举实例来分析帮学生理解。
     通过后面的活动,我们能看出,这个论题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性论题,它通过变化这个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深思,对学生有很大启发,学生们积极性高,而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们很容易感知,通过变化,他们会认识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更加热爱祖国,这也就达到了历史教学情感目标的培养。
由此我们认为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启发性论题至关重要,它是一节课开展的中心,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眼一样,是灵魂所在。
    其次,我们针对这个启发性论题设计了理解目标:目标1: 学生将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主要从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目标2:学生将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目标3: 学生将理解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目标4:学生将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的教师在一起经过讨论,最终创建了这样一套理解目标,教师可以检查这些目标是否构成对论题的完整的、均衡的理解。看一下这些目标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个论题有用,为什么引起专家关注,为什么引起学生关注等问题。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行动创建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历史学科典型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如用报告、图表、插图、故事、演讲和非正式交谈等形式进行交流,教师需要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对论题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调整井然有序的信息网体系,使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这个网络,从那里得到不同的方向探索。
    有了理解目标,就为下面学生所要进行的理解活动指明了方向。理解活动是“为理解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参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将理解活动设计为三种类型:初级理解活动、指导下的探究理解活动、终极理解活动。
    在初级理解活动中,学生通过看图片、谈感受,就下列问题展开谈论:“改革开放前的四大件是什么,改革开放后的新四大件又是什么?从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图片的展示立马将学生吸引到与论题有关的活动中来。从一个不太难的活动开始,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并把个人经历同论题联系起来。学生积极地,充满热情地参与活动,他们找材料、做证据、演讲、并找出论据维护对某个问题所持的立场。这种积极的场面是以前历史课堂所没有的现象,学生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活了起来,他们充分展开了想象,许多知识已经跳出了历史课本的范畴,更广泛了。
    为了吸引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初始理解活动往往涉及范围较广。相反,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必须缩小范围,将重心集中在本教学单元的理解目标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亲身体验,对比演讲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思考“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你家的住房条件怎么样,为什么现在人口比以前多了,而人均住房面积却比以前大?”
    在指导下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并体验如何使学习成为一个自觉的过程。而终极理解活动需要学生用不同方式来表现他们的理解。“城市改革为什么要打破铁饭碗?打破铁饭碗的同时又要怎样帮助那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学生谈心得体会、书写书面报告,来理解社会转变是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使用多种载体表现:画画、演讲、视频等,不论采用什么活动,它们应该能让教师直接看到学生显示出的对前面理解目标的理解程度。
“用理解活动来教学”,就像是铺路石,使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并加深理解。借助理解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的“做”来反映他们理解的程度,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理解,才能加深理解并展现出理解的无穷魅力。以理解活动为载体,促进理解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展示和创新能力的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教学相长”,永无止境。
    最后我们还要通过理解活动来检查学生对一个或多个 理解目标是否理解及其理解程度。给予持续性评价。TFU的持续性评价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注重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学生可能随时需要标准、信息反馈、思考机会等才能进行以理解为目标的学习。评价的过程需要有来自教师、同伴和学生自我评估的信息。包括相同的因素:即公开的标准,有规律的信息回馈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频繁思考。
    因为“为理解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完成一份“教学管理表”,所以我们也在教学中尝试这种评价方法,虽然有些生涩,但还是很有新意。引用持续性评价的方法,通过教师评、同伴评和自己评,改变以往的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观点,还是很有效果的。
  “为理解而教”的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让我们初次实践,就尝到了甜头,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积极参与课堂,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为理解而教还教育的本来面目,深受学生的好评。
但是,经过不断的观察、反思、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老师不能从学生出发去“理解”教学。不善于用“理解活动”来教学。我们日常多重教学目标,对其中的理解目标很少做深刻的思考,而教学活动多停在问题互动上,而对于学生们活动缺少关注的视角、时间、思考。我们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很少帮学生加深或展示理解,指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
    理解是教育的一个高境界。理解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灵活应用并优化创新的能力。因此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广泛收集资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广泛的阅读并收集相应的历史资料,是提升史学专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是理解知识之源。我们只有实现教师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才会有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其次,强化问题意识,从教学论上讲,“问题”是通往理解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元智能的“真正理解”是以“如何思考”和如何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标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解性的教学,事实上是一种“问题”式的教学。我们要善于发现现实当中与历史相关的问题,进而组织好我们的教学。这是通向理解之途的一条途径。最后,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探讨。以求实现对历史的多元理解,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理解教学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我们经常会这样认为,以为学生听懂了就对知识理解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并非这么简单。学生只能通过理解,才使教育中的知识与人生经验真正地融合,使知识的意义显现出来,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对生活得移情和体验,获得对生活得启迪,获得对精神的丰富和培养。
    因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推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虽然我们将“为理解而教”的模式才刚刚运用,才实践上路,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有创新,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还教育的本来面目,也才能找到真正是学生们所需求的教育。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 学校地址:郑州市大学路郑大市场南街2号 联系电话:0371-60333416
IE6.0及其以上版本 豫ICP备10019805号-1